2016年10月22日,在这个边说刮台风一边又阳光明媚的日子(俗话说就是天公作美),第18届古镇灯博会隆重开幕,现场的火爆气氛相信身在其中的灯粉们已经感受到了。
今天,是本届灯博会开展的最后一天,阳光依旧明媚,人潮依旧高涨,小米与您一起回顾本届灯博会的精彩瞬间!
↓↓↓
这几天的人流可谓是人山人海,小米都忍不住要用一个“爆”来形容。
灯购首秀_精彩绽放
灯购网参展第18届灯博会,是首次公开对外亮相,可谓是精彩首秀。接下来,小米带您看看灯购在这次灯博会是如何绽放光彩。
展会期间,勤劳的小蜜蜂每天早早来到灯博会展馆外,拍一张有爱的集体照,然后等待8:30的商家入场。
8:30一到,勤劳的小蜜蜂们齐心协力搬物料入场。
布展工作进行中,勤劳的小蜜蜂配合默契,等待9:00观众入场。
9:00一到,观众进场,停停走走看看,走到灯购,便驻足停留开始了解。
勤劳的小蜜蜂热情为客户讲解灯购网。
灯购网现场精彩互动,吸引越来越多观众。
人群中不停欢呼“中奖啦中奖啦”。
精美礼品派送,观众个个都喜笑开颜。
越来越多观众驻足停留,参与现场互动。
乌央乌央一大片人群拥挤在灯购网,怎一个“爆”字了得。
本届灯博会即将结束,这次亮相,对灯购网来说意义非凡,我们付出努力和艰辛,收获一张张笑脸,足以。
感谢所有参与的人儿,感谢灯博会主办方,给予灯购网这次精彩亮相的机会。
灯购网将呈现更多更精彩的服务,为你,为他,为大家。
近日,海口市政府召开全市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检查专项整治行动部署大会,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大检查进行部署。
会议传达了市委市政府对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工作的批示精神,并要求各部门、有关单位要清醒认识当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严防事故发生。
各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以及各级监督管理部门,每个环节都要落实各自责任,堵塞管理漏洞。职能部门要依法依规进行监督管理,加大对日常安全巡查、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要加大事故整改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相关单位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
会议强调,要充分举一反三,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各部门要通过交叉检查、双随机、暗访等方式,加大检查力度,及时消除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要加强对全市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筑起重机械的设备安全和使用情况,及建筑起重机械相关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等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专项整治。
会议明确,各区政府、相关部门、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要切切实实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施工现场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遏制群死群伤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稳定的建筑安全生产环境。
会议结束后,市住建局等部门共同到建筑工地现场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四个区、保税区、高新区、桂林洋管委会分管领导、市住建局、安监局等职能部门及在建项目参建各方负责人等80人参加会议。
奖励安全先进 整治危险源头
梧州市住建委加强建筑行业监管保障安全生产
8月10日,广汇·郦城商住小区项目启动8月份安全教育暨行为安全之星评选,要求项目一线施工人员提高安全意识,减少违章作业行为发生,并通过积分兑换方式对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表彰奖励。施工人员参与积极性很高,纷纷宣誓签字,领取积分卡,积极投入工作。
这是该项目响应建筑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举措之一。今年以来,梧州市住建委加强建筑施工监管执法,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同时强化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目前全市在建工程各方责任主体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在建工程质量特别是主体结构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安全生产总体稳定。
据了解,我市建筑规模大、工期紧、任务重,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安全生产面临诸多挑战。为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市住建委与三县一市住建局、建筑业企业等60多家单位分别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督促各单位想方设法提高安全生产系数。
同时,多次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检查,重点检查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消防安全治理、应急救援等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施工现场的土石方开挖与基坑支护、模板和脚手架搭设、临边防护等重大危险源,发现问题立即反馈、限期整改,对问题严重的施工单位发出停工整改通知,将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市住建委已发出工程质量安全整改通知书104份,停工整改通知书32份,安全生产动态扣分通知书191份,完成监督报告19份,对不按规定整改的项目负责人开展诫勉约谈5人次。
今年,全市建筑市场监管工作目标是建筑行业总产值力争增长11.1%,力争扶持一家企业晋升一级资质,优化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与安全生产条件动态管理系统,力争住宅工程质量满意度达到78%以上,争创自治区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8个。
日前,重庆市政府召开全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推进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全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已经启动,将重点排查整治我市高层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以有效预防和遏制高层建筑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全市共发生高层建筑火灾2479起,死亡27人,受伤29人,直接财产损失2700余万元。同时,高层建筑火灾起数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市公安消防总队负责人介绍,本次治理将持续半年,重点围绕建筑外墙采用外保温材料不合格,消防车道、救援场地被堵塞、占用,建筑内消防设施损坏、缺失,安全疏散设施存在问题,防火分隔设施不过关,电气燃气管理混乱,日常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等7个方面进行整治。
“部分建筑消防设施因长期无人维护而损坏,已经失去了作用,有的防火门(卷帘)和防火阀损坏,有的消防控制室设备故障根本起不到作用,有的疏散通道被占用、堵塞。”该负责人介绍,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救援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自救,即火灾发生初期,利用建筑内的消防设施进行灭火救援。但是部分物业管理单位经费投入不到位、检测维护不达标,消防设施“带病”运行,大大降低了火灾预警、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的效能,易导致小火酿成大灾的情况发生。
此外,部分临近商圈的高层商住楼和公寓楼,擅自改造装修,违规设置餐饮、娱乐、小仓储、小培训等场所,也增加了这些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该负责人称:“这些建筑的消防设施原本是按住宅楼标准设计的,可是在使用中这些建筑改变了使用性质,无形中增加了火灾风险。”
此次综合治理,相关部门将严控易燃可燃外墙保温材料,对违规采用易燃可燃材料的,进行拆除更换。各区县各部门要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高层建筑,开展消防设施检测,对损坏或缺失的消防设施,及时进行修复或增补。对建筑内防火分隔设备,进行修复和清除阻碍。堵塞安全疏散救援通道的障碍物,要立即清除。
在治理中若发现存在安全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依法实施责令“三停”(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者停产停业)、临时查封、行政拘留、强制执行等处罚和强制措施,直到火灾隐患消除。
通过排查整治,各部门各区县要全面摸清本辖区高层建筑底数和安全现状,并建立完整的基础信息台账,对高层建筑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研判,采取约谈、曝光、挂牌、督办等形式,集中解决排查整治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发生高层建筑火灾事故,以及工作任务不落实的,要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
日前,记者从青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获悉,今年1月至7月,全省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30621套,占年度目标任务的54.37%。
据介绍,为进一步加快棚改工作进度,我省要求各地:
(1)对尚未开工的项目,逐个拉出项目清单,认真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确保10月底前100%开工;
(2)对已开工和续建项目,严格按照既定工期组织施工,加强施工力量,加快施工进度,尽可能多的形成实物量,力争早日竣工和入住;
(3)对前期手续不全的项目,完善行政审批快速通道,简化审批程序,改善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符合相关规定的项目要限期完成项目立项、规划许可、土地使用、施工许可等审批手续。
同时,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完善棚户区改造贷款协作机制,用足用活开发性金融棚改贷款政策。
根据目标任务,加大2014年开工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的分配入住力度,建立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入住项目库。适当放宽户籍、住房、财产和收入等准入条件,降低申请门槛,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记者:悦来集团正围绕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按照两江新区党工委“争当改革开放创新排头兵,建设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的要求,全面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请你介绍一下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建设的最新进展。
杨平:悦来集团抓住两江新区开发开放、自贸区建设、中新项目建设三大战略机遇,加速悦来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和产业布局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进展迅速。
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范围18.67平方公里,以长江大保护为总体目标导向,依照自然条件,设定“节能减排、环保降污”的规划原则,根据雨水排放体系分为3个大流域(滨江流域、张家溪流域、后河流域)、6个子流域、28个雨水管理分区。从大流域到小流域,将目标层层分解,系统建设,采取“源头控制、过程管理、监测反馈、末端治理”等措施,通过规划管控、行政许可、运行监管进行系统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原上报国家68个,现计划实施75个项目(包括公共建筑、住宅小区、公园广场、道路网管、河湖水体等),目前已完工21个,在建45个,近期将开工9个;目前完工区域约6 平方公里,开工区域约12平方公里;计划投资约42.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其中财政支持资金12亿元。
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建设通过两年多的试点,在规划与技术、理念与模式、设施与工艺、监测与平台、材料与植物五大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验模式。这些经验与做法,已应用到两江新区新建项目中,并开始在全市推广。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地推进,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至关重要。就悦来新城而言,重庆市委常委、副市长,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绿平对海绵城市建设高度重视,他一再强调两江新区要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海绵城、生态城、智慧城同步推进要求,加快新区全域的国际化现代都市新区建设。悦来集团董事长王菊梦明确表示,作为全国试点,海绵城市不但要生态绿色,更要环境秀美,海绵城、生态城、智慧城、会展城、艺术城五城同创,融合发展,特别要成为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的改革者、引领者。
记者:你曾用“葡萄园”理论来形象生动地勾勒“一江两河”岸线综合整治工程的愿景,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到形成完整的理论,背后历经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杨平:悦来集团的发展与两江新区的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可谓同频共振,高度关联。悦来新城区位独特、经济地位重要,是两江新区城市新中心,是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功能平台和会展平台。基于此,悦来新城内每个项目从构思、策划到方案形成、实施,都要经过深入系统的思考和多方论证。
首先,结合重庆市及两江新区对悦来新城的功能定位,对“一江两河”岸线的本底和全国江岸城市的沿江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重点调研。其次,聘请专家召开多次研讨会,方案一次一次的讨论,一次一次的完善,每次的讨论唯一不变的主要思想就是不能脱离本底,不能把这么好的自然条件破坏掉,要做出文化,做出特色。最后,我们一致通过的设计思路就是“葡萄园”构思:嘉陵江是园,后河与张家溪支流是树,道路管网是枝,建筑、公园、广场是叶,海绵元素是果。未来,我们在这些区域,既要有休闲的氛围、更要有文化的滋养,既有商业的布局、更要有生态的涵养,有条件、更应该将这里打造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最具魅力的都市剪影。
记者: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你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杨平:首先,海绵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是系统工程,在城市建设方面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整个国土范围的生态安全格局、恢复生态环境,修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健康,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生态系统能为人提供持续的服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一定不是单一目标的,而是系统性的。
在城市建设中,绿色施工是前提,保护水环境、消除黑臭水体和内涝是关键。水是生命之源,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的类型都由水决定。水分的多寡影响植物群落种类,水量的增减可改变生态系统类型,水起到生命支持、物质能量运输、地形地貌塑造的作用。水的自然过程贯穿整个生态系统:降水湿润土壤、滋养植被;下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维持水位平衡;在地表形成径流,为动物和人类提供水源,并传输生物物质能量;汇聚成湖形成湿地生态系统,提供大量水生动植物的生命支持;蒸发成云带来天气变化……可以说,做到对水的自然过程的保护就基本做到了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转变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基本思想。
以往的城市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土地的生态过程,水文循环、植被土壤等发生了彻底改变,而城市的基础设施基本全由人工工程建造,防洪堤坝、雨水管网、暗渠、雨水井等构成城市防卫雨洪内涝灾害的基础设施。其本质在于迅速将水排走,黑臭洪涝风险转嫁给下游。而随着城市的扩张、人口密度的增加,现有的基础设施已不能解决城市河湖黑臭与雨洪威胁。
最后,海绵城市建设可以重塑城市生态文明。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虽历经多年,但很多地方都仅仅停留在口号和复绿上,打造“看起来”生态的“面子”城市,并不能发挥真正的生态功能,没有“里子”。海绵城市强调对自然过程的深入理解、细致研究,新城以目标为导向进行建设,使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真正起到生态作用,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消除黑臭、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塑造健康的、完整的、高效的生态文明。
海绵城市建设不是工程,但是依附于工程的技术、元素,更是新城建设的系统理念,不应仅仅是城市排水系统的改善,而应该是以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为基础,在不同尺度上综合解决城市建设中突出的水问题及其相关环境问题,包括雨洪管理、生态防洪、水质净化、地下水补给、棕地修复、生物栖息地与公园绿地营造及城市微气候调节等,顶层设计一套完整的城市规划建设任务,细处覆盖各个尺度和专项,从宏观到微观,统筹推进。
记者:建筑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一名从事建筑工程行业近30年的“老兵”,你如何看待海绵城市建设同建筑之间的关系?悦来新城在这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和尝试?
杨平:在探索海绵城市与建筑设计方面,目前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悦来新城首个入住的海绵小区——嘉悦江庭。该小区通过海绵设施的布局,美化了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品质,降低了环境污染,调节了小气候,是建设生态小区的典范。嘉悦江庭小区海绵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设置3座雨水回用池、1座跌水池,5处雨水花园及截污装置等。移动式模块化生态屋面每平方米可滞留雨水30升,消减10~30秒,降温3~5摄氏度,大幅度降低小区PM2.5含量。
还有大型公共建筑国博中心海绵化改造项目,通过对停车场的改造、中央广场下凹式绿地的建设以及蓄水水池的修建,国博中心的雨水收集回收利用基本能满足周边的植物浇灌。所以我很赞同,也一直以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提到的海绵建设理念为新城开发建设的准则。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对不同设施及其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平面与竖向设计,建筑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
记者:因一套独特的“统筹管理学”,累计完成了近100个、面积超300万平方米、投资达200亿元的重特大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在品质保障前提下,节约投资8%左右。项目散、碎、小的海绵城市建设,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管理层面,更需要“统筹管理学”,这套独特的“统筹管理学”在哪些项目和哪些方面体现效果最为突出?有无具体的统计数据?
杨平:这套“统筹管理学”主要体现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上。总体来说,工程建设统筹与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开发建设统筹有相同之处,就是“面、线、点与时间”的四维关系处理,主要在体制机制、目标导向、计划制定、规划设计、实施安排、运营维护等各个方面系统思考、超前谋划、个案处理。
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效果较为突出:
1、分阶段统筹控制。摸清本底,把决策阶段、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阶段作为控制重点,从而实现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
2、把工程融入“海绵”统筹推进。项目海绵部分和非海绵部分的有序结合,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需考虑屋顶绿化的荷载;在布局建筑排水时,要考虑外露平台的废水排施(包括建筑高度、落水管地面断结与直排方式);在规划设计公园广场时,需结合地形地貌、地质岩层、地表地下水的走向与功能海绵地的应用;在设计道路桥梁隧道时,要充分考虑雨水、边坡、路基、路面景观、安全体系等综合因素。
3、海绵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统筹选择。主要采用技术匹配、经济合理相结合的方法,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功能浪费,做到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在大型空间建筑的源头减排时,既考虑屋面结构与虹吸排水的限制,又考虑不同雨量下的作用;在地下储水池选材上,需考虑地面功能,国博将停车场下沙基水池改为砼水池(节约了1000万元);在道路透水路面工艺上,要考虑新区开发特点与地质土层的污染特征。
4、建设与运行维护统筹考虑。作为海绵工程,全生命周期是基础,建设阶段仅是其中一个环节。决策好是前提,建设好是基础,运行保护好是关键。不同阶段都需要统筹考虑运行维护的细节问题,包括系统的选择、智慧的运用、智能的管理,让海绵元素真正成为工程中的一部分,起到正面作用。
记者:你尽管历经了从企业到政府机关再到企业的多次“变身”,但从骨子里并没有脱离“匠人”本色。从中国三峡博物馆,到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精益求精的投资控制管理,是工匠精神的表现,而在项目本身的品质上,多个项目获得了“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奖”,则是发扬工匠精神更有力的说明。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重大的民生工程,更离不开这样的工匠精神,请你结合具体项目谈谈这方面的心得和感受。
杨平:当前我国城市黑臭水体问题突出,湖河水质得不到有效的改善,海绵城市的提出是治理水体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治水思路的丰富和完善,对于解决城市水问题意义重大。对于悦来集团具体管理工程建设的我来说,深知责任重大,除了要有一套严厉的管理制度、严格把好各个环节(包括设计功能与标准、建造的细节与创新、档案与数据的收集等)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标准外,还需要从决策阶段的质量目标确定上,一开始就要明确按优质工程(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奖等)标准执行。
在制度保障、应用研究及标准规范方面,我们都有完整的制度和方法。每项管理制度、每个验收标准都是硬性的、必须落实到每个项目中去。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设计方面,重点思考不同类型建筑融入海绵技术、智慧技术,进行智能运行管理。特别是悦来新城建设路网功能与城市空间景观效果方面,从一开始明确建设要求,让海绵项目锦上添花。在选择植物方面,我们既要考虑植物本身对气候、雨水、土壤的要求,又要考虑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承担的作用,还要考虑景观与美学效果。所以,操作团队成员不仅需要具备工程建设才能,而且要具备城市规划能力,还要懂园林设计。即便是同一种植物,也要考虑它的多种特征。不仅如此,悦来新城每一条道路,都有不同等级,不同方向道路日照不同、不同季节的效果不同。海绵元素的研判,需运用许多专业知识,需要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对元素的匹配,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包括耐酸碱植物对土壤的适应等,唯如此,才能真正建成高品质全生命周期的“活海绵”。
在线监测与信息平台数据方面。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雨洪水质智能管控体系,确保海绵城市分解目标以及今后运行管控的全面动态监管,以此确保项目全生命周期内都能体现出优质功效。
记者:作为我国山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创新试点--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操盘者,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具体困难和问题?存在哪些“疑难杂症”?在解决这些困难和“疑难杂症”过程中,获得了哪些具体的经验教训?
杨平:经过两年多时间的不断探索,我们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还初步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在重庆市政府第159次常务会议审议《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时,关于悦来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成果新理念多次展现,被作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案例。今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水利部等三部委对全国第一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地区进行绩效评价,悦来新城优美的环境、山地海绵城市特点和积极进展给专家组留下了深刻印象,重庆悦来新城在首批试点城市中获得第六名的成绩。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也的确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有的真称得上“疑难杂症”。
1、管理体制复杂。多部门合作,协调困难。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规划、建设、财政、市政园林、环保、水利等多个部门。作为执行建设单位,我们必须每个方案多方认定才能付诸行动。经过近三年的磨合和工作实践,才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2、如何做到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景观打造自然统一。在海绵水系的设计及植物的选择上,既要达到海绵城市的功效,又要解决安全、体现城市景观的效果,二者在有些地方是相互矛盾的。每次遇到问题,我们都是逐一研究、各个击破。比如市政道路人行道两侧的下凹式绿地,其下沉深度与植物的选择困扰了我们很长一段时间。没办法,只有发挥工匠精神,为每一条道路都做试验样板,直到各方评价好为止。另外,在河流治理中,我们不只是单纯地考虑悦来新城这一段,而是需要充分考虑上游来水的污染问题,这就必须要有全流域治理意识。只有经过多方协调、多方合作、多技术控制,才能统筹打造出山清水秀的悦来新城。
3、目前建筑市场的很多透水材料不能达到实效。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示范,但市场上透水材料的质量及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可供选择厂家少。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需要更多的生产商参与材料研发,在材料的设计工艺上下功夫,进一步得到市场的认可。特别是小区的透水材料,对景观效果的影响很大。
4、山地海绵城市建设难点。结合山地城市特点,我们采用高收低用的方式,利用地形优势,结合微地貌环境,修建水塘及蓄水设施,对雨水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净化处理和回收利用。如何处理填方区,防止水的下渗影响沉降以及场地变形对防水层、隔水层、挡护结构的影响,在设计中需认真考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需一一解决。
记者:以海绵城市建设为绿色发展护航,三城(会展城、生态城、智慧城)协同推进的悦来新城,无疑会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提供一种全新的实践样本,能参与其中,必然感触良多、寄望深切,请简单勾勒你心目中的悦来新城的“海绵未来”。
杨平:悦来新城因为毗邻嘉陵江,有山脊线,有江水线,有绿廊,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海绵城市建设覆盖全部区域中的国际会展城、国家级试点生态城和智慧城,三城同创,海绵技术、生态理念、智慧手段融合并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城融合,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在绿色会展城带领下,多色七彩的生态城随后,现代梦幻的智慧城紧跟,悦来新城正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区域。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建设,悦来新城“山地立体海绵新城”效果正逐步显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保障水安全、复兴水文化,对于处在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嘉陵江畔的悦来新城而言,对保护长江和三峡库区深感任务光荣、责任重大。从一开始就按照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开发建设,经过充分调研学习,以最新的理念分区域、分项目建设。悦来新城的海绵城市建设种类极具代表性,有主排洪通道的嘉陵江岸线综合整治、张家溪与后河生态修复,有以国博中心海绵改造为代表的海绵型建筑,有以嘉悦江庭为代表的海绵型居住小区,有以会展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广场,还有48条海绵型道路。
“一江两河”岸线综合整治工程是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亮点项目。“一江两河”是指嘉陵江、张家溪和后河,涉及长约16公里的岸线。嘉陵江岸线将打造休闲漫道的滨江公园;张家溪规划以锻炼、健康为主题,布局沟谷休闲景观;后河则重在生态修复,打造综合功能河岸。通过净化优先保安全、高蓄坡滞低缓排、渗透回用促循环、山水林田城相映、立体海绵惠渝州五个规划策略,构建“立体海绵系统”。而且,海绵城市建设还将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使海绵设施与生态景观充分融合,大幅度提升整座城市的人文、生态环境品质,悦来将“悦来越美、悦来越富、悦来越好”。真正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不久的将来,悦来新城既有休闲的氛围,又有文化的凝练;既有商业的布局,又有生态的持守,无疑将成为最具魅力的西部都市剪影。悦来新城将会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智慧、生态、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国际化现代都市新区。
节约资源、减少扬尘、解决建筑质量通病……发展装配式建筑好处多多。然而,省产业办对全省48个示范项目比较分析发现,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目前比传统建筑要高出5%—10%。高出来的这部分成本会不会转嫁给购房者,导致房价“水涨船高”?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装配式建筑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建造成本将逐步下降,而且南京已出台配套奖励政策。
建造成本,装配式每平方米高两三百元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浦口人才公寓施工现场参观,这里有两幢公寓采用“装配式”建造,梁、柱、楼梯、楼板、墙板、阳台……都是在工厂流水线完成预制生产后,再运到施工现场分类、分批安装。这两幢19层的高楼,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混凝土构件的预制率达到了51.66%,再算上门窗、一体化卫浴等,整体装配率达到了71%。
不过,装配式建筑的预制率高,建造成本也会相应增加。王生明曾主持管理多个装配式建筑的建设与开发,他告诉记者,2010年上海张江某项目,预制率24%,每平方米建造成本增加300—320元;2011年北京某项目,预制率55%,每平方米建造成本约增加450元左右。“增加的主要是预制构件成本和设计成本。”王生明说,2014年以来,随着国家有关装配式建筑技术规范的相继出台,提高了设计施工标准化程度,同时构件生产技术不断智能化,建造成本正在逐渐下降,“现在,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每平方米建造成本大约增加200—300元。”
节水控尘无垃圾,隐形“节约”不可忽视
“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相对较高有三大原因。”省产业办调研员韩建忠分析说,一是现在尚处于推广初步阶段,生产规模化程度不够,二是设计、施工、项目管理一体化程度不够,三是施工单位、建筑产业工人对装配式作业熟练程度还不够。以全省体量最大的装配式建筑——丁家庄保障房二期项目为例,由于实现了设计、施工、项目管理的真正一体化,每平方米建造成本仅比传统建筑增加了70元。
韩建忠给记者算了另外一笔账,“装配式”节水可达80%,可以控制一半以上的扬尘;传统建筑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政府要以每吨100多元的成本埋单填埋。这些都是装配式建筑不可被忽视的“节约”。
政府补贴加装配式规模扩大,成本可控
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已有97幅出让地块明确了装配式建筑相关指标要求,总建筑面积约1345万平方米,其中已完成出让41幅。在建装配式建筑项目推进也很顺利,截至上半年,我市采用装配式项目38个,其中已竣工5个。
市产业办、市建委建筑市场建管处(建筑业发展处)副调研员徐宏芳介绍,目前共有7家企业在南京开展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预制构件全年总产能达320万平方米,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到今年底,随着更多企业的加入,全市还将增加200万平方米的预制构件产能。
装配式住宅增加的成本会不会转嫁到购房人身上?“近期刚刚出台的《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两条奖励政策。”徐宏芳说,达到相关要求的装配式建筑,政府给予不超过相对应地面以上规划总建筑面积2%的奖励,奖励面积免收土地转让金,等于补贴了部分建造成本,“因此,推广装配式建筑不会造成房屋销售价格的增加”,而且装配式建筑是逐步推广,目前大范围使用的还是现浇和预制相结合的方式,成本增加是可控的。
© 2006-2016 网材网旗下网站灯购网 www.denggo.com 粤ICP备12005244号